新一轮能源转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光伏发电因其清洁、安全、资源丰富等优势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今,我国光伏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保持了全球靠前地位。无论在产业链的制造规模、产品出口规模、光伏应用装机、光伏发电量等环节,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表明:2022年全球光伏投资达到2980亿美元。2023年上半年,光伏行业实现“开门红”,1—5月新增光伏发电装机61.2GW,同比增长约160%,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在60%以上;1—4月,出口总额约1933.5亿美元,同比增长18.9%。预计202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达到350GW,增速达到46%。
面对今年上半年光伏市场的“开门稳”,光伏市场应用持续扩大,光伏应用场景不断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光伏+”模式也在不断拓展,海上光伏、水面光伏等因具有天然的环境优势以及能够实现能源与资源的充分利用,正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的新热点。

海上光伏、水面光伏等光伏应用新场景相较于地面光伏电站对于光伏支架、边框的防腐蚀性、耐候性、轻量化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带动了光伏支架、边框等辅材辅料的不断创新升级。以100GW的光伏装机量计算,将需要复合材料边框43万吨左右,其中需要10.75万吨聚氨酯树脂,32.25万吨玻璃纤维;若100GW光伏组件中,按照复合材料光伏支架替代20%的金属支架来算,将会增加40多万吨复合材料的消耗,市场前景广阔。
大规模应用给复合材料制品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不仅要求产品的高质量、高稳定性,还要具备针对性的标准和检测认证,推广及使用过程中保证产品的价格体系稳定。产品的创新离不开材料的支撑,更离不开设备的迭代。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刘译阳表示,由于复合材料强度高、耐腐蚀、耐候性能强、可塑绝缘性、易加工,它在光伏产业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一些企业陆续推出采用复合材料的光伏组件和支架产品来替代传统的金属材料,这类产品已经迈出从产品研发、测试到产品出货的坚实一步。但是也应该注意到,目前复合材料制品在光伏产业中的推广无论从设计、性能、工艺、标准等方面仍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据介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标委会牵头推动《光伏组件用玻纤增强复合材料边框》的标准制定,加大标准化工作力度,引导产业良性发展。
河南四通集团生产研发的拉挤生产线、缠绕—拉挤—切割—自动翻料自动化生产线、管道编织—缠绕—拉挤—切割一体化自动生产线、聚氨酯门窗型材(或光伏边框型材)注胶拉挤生产线等获得行业普遍好评。从生产线前端的自动上纱、自动切割,到后端的自动打磨、自动喷涂,以创新的工艺、精确的生产线设备,助力行业打造光伏用复材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