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的温室大棚里,记者看到玻璃钢井房已经安装完成,当种植户黄增海按下按钮,黄瓜藤边的黑色管子便“吱吱”作响,冒出细细水流。
“玻璃钢井房水肥一体化技术既提高了灌溉用水效率,也节约了人工成本,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越5万元。”负责人说,“如今,仅需按动开关便可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及施肥,水肥一体化的灌溉可以伸缩到地里,不仅节水省工,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
2019年,乌海市引进农业玻璃钢井房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技术,在地面铺设滴灌管道,并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量,在地下不同深度埋设感应装置。当水渗透到刚好满足作物生长的深度时,滴灌系统便自动关闭,减少水资源浪费。
农业节水增效,是乌海市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乌海市推广节水新技术成果,累计投入约1.05亿元,实施了神华水权转让项目、西部节水增效项目、巴音陶亥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共实施节水灌溉改造5.07万亩,每年共计节水约1500万立方米。全面推广微灌、滴灌等灌溉方式,建成农业大棚363栋,高效节水灌溉率达到40%。
2022年以来,乌海市先后实施了乌达区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海南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每年节水310万立方米,较原灌溉方式节水45%。同时,乌海市在乌达区实施了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示范行动,充分整合项目资金,发挥奖补资金乘数效应。示范区面积1073亩,推广玻璃钢井房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模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实现减肥、减药、减膜、节水、增效的目标。此外,还通过机械深松、精细整地、增施有机肥、秸秆粉碎还田、种植绿肥还田等措施,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科学化,减少灌溉用水。